个人的组织行为学

这是任颋老师所授组织行为学的课后心得。


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,通过探讨组织、群体、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,以期使组织运作地更有效,如达成组织绩效或完成组织承诺。

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,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广泛定义的管理者,即大部分人,并没有机会去制定组织文化,去考虑员工激励。

基于此,为考虑将所学知识的效用最大化,本文着重讨论如何将组织行为学运用到个体发展上,以期个体发展的最大化。


一、建立个体的组织

社会活动中,一部分时间会花在某一组织里面(如公司),大部分时间,是存在于没有组织约束的个体之间。

用图论的概念来解释,对个体来讲,需要增加「度」,即增加与其他点的连接数量。

虽然现代科学尚没有完全弄清楚认知是怎么从神经元、电信号之间产生的,但是大家也普遍接受一个观点,即神经元之间产生了越多的链接,越有利于创新的产生。

基于以上,既然大部分个体在公司这个组织中只是普通的芸芸众生,那该个体应该更多地与这个世界进行交互(Interaction)

二、对应要素

拟分别从组织、群体、个体三方面,选择其中一个模块,来论述对个人的影响。

1、组织——战略

对于一个组织来说,每一个BU考虑的是竞争战略,即利润最大化,但是对上一层的Committee 来说,他们思考的是公司层战略(Corperate Strategy),亦可以理解为Portfolio Strategy,即每一块资源应该倾给哪一块业务。

于个人亦如此。

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管委会,我们的时间精力,一部分可以投入到工作中,一部分可以投入到学习中,另一部分,还可以投入到人际交往中,我们需要去思考,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,才能使我这一个整体的效率最大化。

2、群体——领导力

根据French和Raven的Bases of Social Power,里面将权力基础分为了6类,分别是Legitimate、Reward、Coercive、Expert、Information,究其本质的话,我觉得领导力的核心是「依赖」,即他人对自己有所求。

社会活动中,某一群体经法定赋予的权力,仅针对某一群体本身,应用范围不广;大部分社会关系,还是存在于大量单独个体之间——这反而利于领导力的建立。

对个体而言,去建立自己的影响力,比如自己在某一方面有专业技能,或者可以通过Social Engineering 获得大量信息,进而让他人对自己产生依赖,如此一来,个体自然拥有了领导力。

3、个体——激励

组织行为学对如何激励他人,有过大量深刻的研究,比如Maslaw 的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,McGregor的Theory X & Theory Y,Hertzberg的Two-Factor Theory,McClelland的Three-needs theory,这些理论在具体实践中,实际表现也卓有成效。

但抛开术这一层,更往上,结合认知科学来究其本质,我认识跟多巴胺的产生机制有关——奖赏预测误差效应,指的是「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不是我们得到的结果本身,而是结果与期望之间的差距」。

基于上述论述,对个人而言,可以设置较低的期望;对他人而言,可以尝试管理对方的预期,上战伐谋,不是指在谋略上打败别人,是说让别人取消谋略,或者说控制对方的多巴胺。

三、小结

因为大部分个体没办法在组织中获得一定权力,所以个体更应该去学会如何与组织外的世界进行交互。

  1. 像组织思考公司层战略一样,去思考个体如何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收益最大化。
  2. 像群体思考领导力一样,去思考如何利用资源加强别人对我们的依赖。
  3. 像个体思考激励一样,去思考如何在认知科学这一层去利用好奖赏预测误差效应。

组织行为学不仅对组织适用,亦可应用给个体身上。

卢梭说过这么一句话,Man is born free and everywhere he is in chains,人即灵笼,最大的枷锁反而是自己。

You may also like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