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琳琳老师的第六次课,下周上完就结课了,希望后面能跟老师还有交集。
今天主要聊两块,一块是群体的行为,另外一块是学了行为金融学之后具体在投资中的应用。
一、群体行为
我一直喜欢拿勒庞的《乌合之众》来归因所有的群体性行为,不管是社会行为,还是经济行为,百试不爽;所以我想羊群效应也是乌合之众的表象之一。
究其原因的时候,老师提到了信息瀑布,描述了人们的选择受到前人信息的影响,在信息越下游,受影响越强。
接着聊了些泡沫的成因:
- 个体。自我归因,强化心理预期,继续买入,价格进一步上涨,形成了自我增强的正反馈机制。
- 代理。下跌的时候只承担有限责任,有业绩压力和赎回压力,所以不得不Ride with the bubble。
最有趣的点是,在泡沫破灭之前,没有人能定义泡沫。
二、实战策略
老师在课堂上放了祖师爷的Investment Philosophy
The fundamental premise on which our investment philosophy based is that superior long-term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by systematically exploiting the judgmental biases and behavioral weaknesses that the influence the decisions of many investors.
我在lsvasset.com 的网站上找到了后半部分,
These include: the tendency to extrapolate the past too far into the future, to wrongly equate a good company with a good investment irrespective of price, to ignore statistical evidence and to develop a “mindset” about a company.
按自己理解,祖师爷们讲了这么几个点
- 倾向于将过去推断到未来。比如说因为这只股票之前到过某某高位,现在一直下行,就会更加倾向去认为股票会回到高位;
- 错误地将好公司等同于好投资而不考虑价格。比如再好的公司,如果价格不合适,同样不是一个好的投资;
- 忽视统计证据。比如有些是正态分布,但有些是肥尾分布,不相信摆在眼前的结论;
- 对公司有Mindset。这里的Mindset比较有趣,不知道是否可以翻译成「所执」。比如自己就是这家公司的,或者研究这家公司比较深,就会比正常情况更加看好这家公司。
很认可老师总结的制胜法则:
- 自己少犯错
- 抓住对手的错误,发起猛烈攻击
行为金融学这种博弈且有interact 的行为,真让人着迷。我不一定做到最好,但我只要做得比大部分人好。
最后抛一下个人对「价值投资」的看法。
我的观点是:
价值投资是极少一部分smart Investors给绝大部分韭菜的mirage,少部分盈利的投资者本身并不会遵守价值投资,而是去赚遵守价值投资的韭菜的钱。
思考过程是:
老师总结的「价格短期由需求供给决定,长期由价值决定」,我很认同前半句,但是对下半句有些不同的看法。长期是由很多短期构成的,所有的长期都会变成短期,所有回归到最后,也就是一个供求关系。
既然决定价格就是一个供求关系,那我跟我的对手都持有股票时,我想卖掉获利了结,自然不希望我的对手也去卖股票,因为增加供给的时候,往往均衡价格会减少。
所以我倡导价值投资,是为了让别人坚守价值投资,是想让我的对手操作木讷一点,滞后一点,让我的对手买了之后不要卖,那我的胜率应当是更高的。
三、其他零散的点
- 一些公共的话题,很适合去检验跟别人认知的差异。先不谈认知的对错,但至少可以看出差异。比如如何看待日本,如何看待疫情等等。
- 投资的时候,宏观→行业→个股,个股需要非常专业的研究,但是普通人可以投资ETF。
- 不管看什么,都是为了给自己或者给别人找理由持有或者放弃
- Price In:信息已经在价格里面体现了
- 处置效应( Disposition Effect) 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 股票的现象( Shefrin and Statman,1985),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者行为偏差。